「幼儿园发展规划」幼儿园最新办园目标
一张夹在相册里几近泛黄的老照片,打开了何艳尘封的记忆,三十年前分配来到临夏县幼儿园时所看到的园容在相片上渐渐地清晰放大。


一扇锈迹斑斑的薄铁皮大门夹在两堵白土墙中间,两面的土围墙破损的像城墙的垛口,大门左边一棵挂着铁铃铛的倒柳树显得几分郁葱,白土院子中间是一个用红砖砌成的简易花园,几株开放的月季花在杂草丛中或隐或现。北面和东面分别是两排砖木结构的教室和办公室,有几处墙皮已经脱落……
1987年秋季,这所占地4.35亩、只有3间教室、5间办公室,2间厕所、一个铁铃铛、3架脚踏琴、7个铁炉子、18张幼儿木质大桌子、60余条木质板凳、一口水井、一个铁皮吊桶、58名幼儿,2个大班,5名教师的临夏县第一所幼儿园,在韩集镇磨川村磨川社建成开园。在教唱《我们的祖国是花园》的第一首歌声中,结束了临夏县无幼儿园的历史,开创了全县学前教育的先河,也开始走上了长达35年的艰苦蜕变之路。
何艳是1992年秋季分配到临夏县幼儿园工作的。用她的话说,当时建园已经五年了,可园里的教学设施还是那样的简陋,一台手提式录音机、一台12寸黑白电视机、一套高音喇叭扩音设备算是最现代化的设备了。游戏器材只除了院子中的一架铁皮旋转小飞机、一些跳绳、铁环、积木、拼图外再没有任何的设施了。整个院子还都白土院子,老师们最头疼的就是下雨天,因为地势低洼,院子里到处都是积水,孩子们出不去进不来,老师们上下班也得每人随身携带一双雨鞋。如果下大雨,只能脱鞋趟水过去,但更糟糕的是孩子们没办法过去,还得靠老师们一个个地背到教室里。记得有一次下暴雨,外面道路上的洪水直接往幼儿园里灌,眼看要漫进教室,情急之下县政府派吉普车淌水进来,才把七十几个孩子转移到了园外。再说当时师资力量也相当单薄,全园8名教职工中,除了3名年轻的中师专业老师外,其余5名都是民办转正的老教师,每节课还是在给孩子们教拼音,教算数的,偶尔教唱一两首儿歌也算是音乐课了。唯一给孩子们能带来欢乐的,就是玩《丢手绢》《老鹰抓小鸡》等户外游戏了,可是一节游戏课下来,娃娃们都成了土猴似的,老师们也都成了“白毛女”了……


2012年国家学前三年行动计划在临夏县正式启动实施。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把普及三年学前教育作为全力推进脱贫攻坚的重要措施来抓,纳入了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教育发展目标,不断完善学前教育管理体系,建立学前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经费投入纳入财政预算,举全县之力,大开绿灯。按照“总体规划、先点后面、样板引领、分步实施、整体推进”的幼儿园建设思路,拉开了全面普及性发展学前教育的序幕。
2013年,这所经历了25年沧桑风雨的县幼儿园也迎来了渴盼已久的新生,该园易地搬迁项目在韩集镇韩集村正式开工建设。
2014年8月,新建的总投资654万元(厦门思明区捐款100万元)、占地10亩,新建建筑面积1980平方米的综合教学楼及附属设施临夏县幼儿园交付使用,改名为临夏县思明幼儿园,正式编入临夏县直属幼儿园第一序列,完成了25年来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次蜕变,昔日的丑小鸭变成了一只领头飞翔的白天鹅了。
同年,县第二幼儿园、坡头中心幼儿园、土桥尹王中心幼儿园等6所幼儿园建成使用……

就这样,被列入国列省列深度扶贫开发重点县的临夏县,积极克服前所未有的困难,一所所漂亮的幼儿园如雨后春笋,一个个花园式的建筑从老鸦关建到了土门关、从槐树关树建到万顷塬……从2012年至2021年建成公办幼儿园186所,完成项目资金2.4898亿元,建筑面积67145.78平方米。同时,鼓励社会力量办园,13所优质普惠性民办幼儿园也相继建成,实现了全县3--6周岁适龄儿童都能就近入学的梦想,县乡村幼儿园建设覆盖面达100%,实现了全县适龄学前儿童一个不少,家门口就近入园的梦想。
在此基础上,该县针对幼儿园数量的不断增加导致幼儿园专业教师非常紧缺的实际,积极采取换岗抽调、临时聘用、考录聘任,加强培训等方式,积极整合优质学前师资力量,把一批幼师专业毕业,具有幼教资格证的教师从小学岗位上换岗抽调到学前教育岗位,并进一步加大了教师培训力度。尤其是2017和2018年通过事业单位、特岗教师等渠道招聘157名。2019年招聘事业单位幼教教师149名,2022年招聘临夏州“同工同酬”幼儿教师160名,极大地缓解了教师紧缺的问题。同时,进一步加大了普惠性幼儿园建设力度,从2014年开始,全面实行了保育保教费免费制度,按照每生每学期500元的补助标准给各幼儿园及时足额拨付了公用经费,极大地减轻了家长负担,保证了全县199所幼儿园的正常运转。
截止2022年,临夏县现有幼儿园199所,其中公办独立幼儿园28所、民办幼儿园13所,幼儿园教师(公民办)615名,在园(公民办)幼儿15035名,学前三年幼儿毛入园率达96.19%。州级标准化幼儿园20所,省级一类幼儿园3所,国家级足球特色幼儿园5所。

风寒红叶稀,霜重色更浓。如今的临夏县幼儿园,现有教职工23名,在园幼儿240人,有6个教学班,设有结构室,游戏室,角色室、舞蹈室,寝室.美工室,图书室医疗室,多媒体室、家长接待室等10个功能室,悬浮地板活动场地1980平方米,建有小植物园和小动物园2个。各班配有幼儿桌椅,电视机、电子钢琴、电子白板,多媒体、玩具等教学设备。在加强硬件建设的同时该园坚持"健康生活、快乐游戏、自信交往、勇于创造"的培养目标,开设了艺术(舞蹈、绘画、剪纸、手工等)、运动(绳类、球类等)、经典诵读及幼儿礼仪等多种课程。形成了“让孩子玩中学、学中乐、乐中长”的办园特色,推动了内涵发展。2017年被县委县政府评为先进集体,2018年被评为省级一类园,2019被州委州政府评为先进集体,2020年被县委县政府评为“平安校园”建设先进集体,同年被命名为国家足球特色幼儿园。
临夏县第一幼儿园园长徐彩霞告诉记者:“如今我们幼儿园的办园条件和办园理念都是全县一流的,建园三十五年来才完成了一次蜕变,现在我们正积蓄着破茧而出的力量,完成创建国家一类幼儿园的第二次蜕变。”

青山无语花含笑,绿水无音鸟作歌。与其说县幼儿园的蜕变经历了35年的疼痛,还不如说从2012年开始,仅仅用了短短十年的时间,蜕变成了如今省级一类幼儿园。
临夏县漠泥沟乡中心幼儿园大班马恩泽家长马哈三说:“过去别说我们村上,甚至全乡都没有过一所幼儿园,看着城市里的娃娃们从3、4岁就可以入幼儿园了,可我们农村的娃们要等到6岁直接上小学一年级,我们只能干着急。现在确实好了,连我们漠泥沟这么边缘的农村,全乡6个村就已有7所幼儿园了,每个村里都有了幼儿园,不但娃们各个都能适龄入园,而且还是全部免费,离家也非常近,即使是奶奶、阿爷也能方便接送,着实消除了我们这些务工在外家长们的后顾之忧。”
的确,也就是临夏县幼儿园这只过去的丑小鸭,如今的大天鹅,带领着整个临夏县学前教育走过了整整35年的风雨历程,用“踏石留印 抓铁有痕”的临夏县精神,演绎了临夏县学前教育幼儿园从1所到199所量变和质变的发展故事。
“我们漠泥沟乡中心幼儿园修建于2014年,现在有幼儿156名,教师6名,入园率达到100%。我们这些乡村幼儿园建设的全覆盖和学前教育的全普及,再加上我们幼儿园不错的保育保教质量,得到了广大家长的充分肯定,对三年学前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哪怕雨雪天,他们都会把孩子从山上送到幼儿园,一天也不缺勤,并且对幼儿园的工作配合得非常积极、非常热情,使我们更加坚定了办好农村幼儿园的决心,也加极大地推动了我们创建省州一类标准化幼儿园的步伐。”

现任临夏县第三幼儿园园长的何艳,轻轻地推开办公室的窗户,看着楼下绿茵茵的场地上,两三个装满笑声的滚筒和一张张荡漾在秋千上的笑脸时,欣慰地合上了相册。